《教言宝藏》第七课(二)衡量功德增长之标准
2016-06-22 普巴扎西仁波切 柯日密咒洲
功德,完全不会因我们所行善恶的大小而变。成办善事时,做的事情越大,功德不一定越大,做的事情很小,功德也不一定就小;口中念诵时,不一定念诵越多功德越大;平常在外四处云游朝拜圣地,朝拜的神山多也并不能说明功德就一定大,没走过几个地方的人,功德也未必很小……如《普贤上师言教》中《功德藏》曰:“只随善恶意差别,不随善恶相大小。”其含义为:一切功德以调伏内心和功德增上而立。一切善行是否有功德,以贪嗔痴烦恼的减少与信心、出离心和慈悲心的增上作为功德增长的衡量标准。
如果自认为做过很多很大的善事,也念诵过很多心咒及经文,如今反观内心,若烦恼未减,和以前没多大区别,信心、出离心以及菩提心这三大功德也增长得不明显,那么自认为从事过的很多善行,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功德。
有些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做过很多善事,独自一人在某一个地方闭关多年,因为没有条件,也没有去各地行走朝圣。在反观内心的时候,感觉自己烦恼明显减轻,不仅是在情绪好的时候,在任何前提下,都觉得自己烦恼少了很多,出离心、慈悲心和信心也越来越增长。这就说明你的修行已经产生了功德。
所以,功德并不在于做过多少善事。这一点时时都要铭记心中,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。这两天所传讲的一系列教言,无论是站在哪一个立场之上,都在讲解要时时调伏好自己的内心。
有些人认为,在从事善行的过程中,只要等待就会出现果位,今天所做的一切只是准备而已,与果位没有一点点关系。这种想法难免有些不成熟,我们现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对治贪嗔痴烦恼,为什么现前不能直接观待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是否已经减少?如同削苹果皮,虽然现在你手中的刀子小了一点,但削皮的过程中,苹果皮应该明显在慢慢减少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现前所从事的善行,都是为了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烦恼,虽不能明显感觉贪嗔痴已经完全消尽,但相对之下,还是能感到烦恼正在逐渐减少。这种感知别人不一定知道,但自己完全清楚。所以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,应该时时观待内心为妙。
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。若有错谬,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!嗡班匝儿萨埵吽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