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言宝藏》第一课(十六)要生起真正的信心
2016-03-23 普巴扎西仁波切 柯日密咒洲
欲令信心增上,首先要知道对境的一系列功德,只有于对境有圆满认识而生起的信心才最坚固。若不具备这一点,恐怕你的信心一点都经不起考验,很容易变化。
比如汉地很多居士,今天依止一位导师,明天又会说这位导师不好。我们不能说他从未对这位导师生起过信心,但他以前所生起的信心,只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净信。别人说这位导师好,他也觉得好;别人说不好,他也跟着一起指责这位导师不好。这并不是真正的信心。要记住,无论我们对谁生起信心,首先要知道这个对境是否值得。我们对导师生起信心的真正目的,是希望导师引导自己趋向解脱,所以这位导师必须具备传承法脉清净、功德圆满等条件。只有据此而生的信心才会坚固。
信心是成办解脱的唯一条件。没有信心,则无法成办解脱。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,具备除信心之外的一切条件,但就是由于缺乏信心而没有解脱;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尊者时,除信心之外一切条件都不具备,但最终仅凭信心而成办了解脱。历代传承祖师仅凭信心成办解脱者,也比比皆是。现前我们就应该追随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,在修行的路途上,寻求坚固的信心。
在知道这些道理后,该怎么做呢?首先,要观察这位导师的传承法脉是否清净,三大功德是否圆满。若圆满具有,就说明这位导师具备度化众生的能力,也自然会对他生起信心。比如从世间角度来说,虽然有人声称自己可以帮助他人,但我们还是会先观察他是否真的具有相应的能力。若确实具有,我们就会遵照他的话去做;若不具有这样的能力,只因为对方口头承诺就盲目依从,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。现前进入佛门也同样一个道理,作为密宗弟子,在成办解脱的道路上,更应谨慎观察,生起真正坚固的信心。
一旦生起信心后,还要令它不断增上,而信心无法增上,与自己业及烦恼沉重有着直接的关系,所以平常多行持一些积资净障的善法非常重要。比如念诵百字明、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业障,从事一系列善行消尽自己的烦恼等等,如是行持,信心就会逐步增上。这是创造信心的唯一方便。因为没有根据的信心,一点都不可靠。往昔我初到汉地时,很多人见到我都祈请能否做他的根本上师?当时我很奇怪,虽然法王如意宝曾授记我在南方的弟子多如米堆,但汉地的弟子们真和我如此有缘吗?很多时候,这都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净信,不堪一击。一旦遇到另一种缘,这样的信心就会退转。前面还口口声声祈请做他的根本上师,后面马上改口,能不能不要当他的根本上师。
汉地有时候会有很奇怪的现象,一听说今天来了位活佛,就非常高兴:“哇!活佛是活着的佛,多好啊!”我们把看不见的诸佛菩萨当成已经死了的佛,现在来了一个活的佛,就觉得非常殊胜!再加上旁边的人添油加醋:“这个活佛有神通,前两天从一个山飞到另一个山,还在石头上留下个大脚印,只是这次背不动,所以没带来”等等。很多人没有从出世间立场真正认清导师的功德,却因为这些说辞而产生了信心,这样的信心很不坚固。所以,我们在懂得这些道理以后,要尽可能去培养真正坚固的信心。
要生起这样的信心,还要时时将自己放在低位。如果始终高高在上,永远无法生起信心,只有站在低处,才会看见他人的功德。自视甚高者,会成为旁人说不得也摸不得的人。因此,无论何种情况,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。作为大乘教法的信众,我们是度化一切众生的怙主,也是一切众生的佣人。只要自己谦虚看待一切,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侵占我们的相续,也更容易生起坚定的信心。
总之要记住,不仅仅要从理论的角度中理解出离心、菩提心和信心,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理趣纳入自己的心相续之中,而不是像听他人的故事一般,感觉与自己无关。亚青寺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。实修和单纯闻思,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:单纯闻思就如同老人给小孩子讲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一般,而以实修为主的风格,是时时都在自心上用功。无论当时听闻了多少教证理证,都要用于调伏自己的内心。若能如是修学,相信你们的见解也会日益增上。
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。若有错谬,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!嗡班匝儿萨埵吽! |